讓這世界就這個樣子 《流浪者之歌》| 雜讀

ChenYu Chiu
4 min readFeb 19, 2020

我從我的身體和心靈經驗感到,我非常需要罪,需要肉慾,追求財富,需要虛榮和最受輕視的絕望,好學會放棄抗爭,好學著愛這個世界,不再將它和我所期望的、所想像的任何一個世界相比較,不再和我所構想出來的圓滿形式一較高下,而是讓這世界就是這個樣子,愛這樣的世界,樂於成為其中的一部分。

為什麼想讀?

結束前陣子的緊繃生活後,想透過回去閱讀之前熱愛的科學歷史社會巨觀主題,來找回以前的步調,但卻超沒勁。 可能是因為之前已透過這些客觀科學類的主題獲得很多啟發,現在就相對少很多(除非我有更多生命經驗) 。無法閱讀讓我微焦慮了一陣,因爲書是一個很重要的對話對象與 me time 啊。

直到讀了赫賽的流浪者之歌。

很少讀文學的,可能是覺得不如自己親身經歷,也可能是太過效益導向不習慣讓想像力馳騁。 不過這本充滿哲學思辨,且是以人的姿態在跟我對話,蠻適合我現在的狀態(相信透過挖掘主觀感受可以比客觀科學給我更多啟發)閱讀的。

在主角悉達塔充滿皺褶的人生中,我看見好多自己的影子,有種跟一百多年前的智者邂逅了一整個下午的奇妙感。

以下我會試著用我的角度來詮釋這個故事。

故事簡介

主角悉達多出身婆羅門世家,一心追求真理追求梵我與圓滿,覺得依循現有體制的修行方式總是讓他一再擺盪在平靜與慾望之間,無法幫助他永久的保持平靜圓滿,於是決定出走成為沙門。

成為沙門後,他透過苦修來學習捨棄慾望拋棄我執,多年後他與其他修行者遇到了一個佛陀,許多人聽其講道後就皈依,但他在跟佛陀談論之後,更加確定他要走框架之外、自己的路,因為他認為重點不是智者講出來的道,而是智者如何獲得其道,道不能被傳授,亦不能光憑想像,道本應根基於真實的閱歷。

於是他選擇進入世俗,去親身體驗所有的罪,學習情慾、學習賺錢,一開始他都視這些為遊戲、都保持疏離的狀態,但日子久了也耽溺於其中,成了他以往所鄙視的童稚之人。與日俱增的空虛與不快樂、消退的思辨能力與耐心,讓他心灰意冷,決定再度出走。

他來到多年前曾載他渡河的擺渡人,做他的學徒,開始低調內斂的生活,跟著擺渡人學習傾聽河流的聲音。多年後,他在河邊遇見他跟他過往情人的孩子,他試圖把孩子留在身邊、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扶養他,孩子卻離他越來越遠,並逃跑消失。擺渡人安慰他要讓孩子自行去找出自己的路,就像悉達多年輕時那樣。

無法放下執著的他,在某次用心傾聽河流的聲音時,體會到,這條河持續的流著,但沒有消逝,河一直是原本的河,但又無時無刻在更新。這條河同時存在在山頭、瀑布、河口、海、天空與生命的身體裡,無所不在。他悟到了,他自己也是一條河,少年中年老年,所有的喜樂煩惱恐懼與慾望,看似被時間切割在不同階段,但都是同一個他,都是一體的,就跟無所不在的河一樣,所有皆是彼此隸屬彼此交織,他在諦聽的河流聲,其實就是世界整體的聲音。

從這一刻起,悉達多便不再對抗,他體會到,道是存在於對真實閱歷的包容中,沒有體會過,便只懂得片面的道,便會去對抗那些他未曾經歷過的。唯有親身走過,像悉達多這樣走過各種人生境遇,才能暸解所有都是一體的。

What inspired me?

  • 一心想去除我執也是一種執。
  • 所有發生的事,無論善惡無論喜怒,一切只需要我的認可意願與諒解,都是對我好的都不會傷害我。
  • 請繼續親身體驗各種慾望、繼續迷惘衝撞與對話,好學會放棄抗爭,學會不將這個世界與我期望的世界做比較,而是讓這世界就這個樣子,好好的愛這樣的世界,並真實的成為其中的一部分。
  • I am exactly where I need to be.

--

--

ChenYu Chiu

Product Designer /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chool of Design '22